历史上人类最接近灭亡的13天
1959年,美国为了对苏联进行战略性威慑,直接在土耳其部署了15枚中程导弹,之后又在意大利部署了30枚导弹。
1959年,美国为了对苏联进行战略性威慑,直接在土耳其部署了15枚中程导弹,之后又在意大利部署了30枚导弹。
许多人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视为苏联走向灾难的原因,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赫鲁晓夫在20世纪60年代初所推动的首次“改革”。尽管这些改革一度可能导致苏联的解体,幸运的是,它们最终被有效遏制了。
泽连斯基从一个喜剧演员摇身一变成乌克兰总统,本来挺励志的,可这几年俄乌战争打下来,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。1978年出生在克里沃罗格,那地方是乌克兰的钢铁重镇,他爸是教授,妈是工程师,家里条件还行。从小说俄语,犹太裔背景,让他后来在东部地区说话办事都顺溜。青少年时
1964年11月的北京,初冬寒意刚起。清晨六点,首都机场灯光炽亮,刘少奇、邓小平等人站在跑道边,目送银灰色专机滑行起飞。舷窗后的周恩来轻轻合上文件夹,心里盘算的却不是庆典的礼仪,而是苏联权力新格局下的变数。就在三周前,赫鲁晓夫被赶下台的消息震动世界,外界普遍判
说起赫鲁晓夫,大家第一反应往往是中苏关系闹僵那段事儿,援助说断就断,专家打包走人,搞得挺乱。但仔细翻翻历史账本,你会发现这家伙上台后,对中国还真干了不少实事儿。这些事儿不是空谈,而是实打实的项目和协议,直接帮中国工业起步,填补了不少技术空白。
当歼-35从福建舰上弹射起飞的画面在全球媒体飞速传播时,一场激烈的赛博空战也在国内网络上进行着。某高端问答社区“福建舰为啥还没有电磁弹射的视频”词条变成了大型回旋镖现场,一票自我标榜“独立思考”“我有内幕”的“独醒者”被戳穿全是纯纯的小丑。而某位近日被封的网红
但如果你真这么以为,那就大错特错了,中国的发展之路,崛起之路,不是忍出来的,而是打出来的。
当舷梯放下,苏联最高领导人尼基塔·赫鲁晓夫携夫人尼娜·彼得罗夫娜出现在舱门时,现场响起一片惊呼声。
1961年10月17日,在赫鲁晓夫的主持下,苏共召开了22大。但是,好大喜功的赫鲁晓夫又要丢人了。因为,苏共的22大居然通过了,赫鲁晓夫私自制定的所谓苏联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时间表。
10月24日的早上,美国发现1艘苏联潜艇和2艘苏联运输船正在靠近美国的封锁线。紧接着,美国航母上起飞的直升机,就去收拾苏联的潜艇了。但是,美国直升机收到的命令是,可以向苏联潜艇投掷轻型的深水炸弹,迫使其浮出水面就可以了,但绝对不能将其击沉。
1960年5月1日,当苏联人民正在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时候,美国人就又开始主动的犯贱了。一架U2战略侦察机从苏联南边的土耳其机场起飞,由南向北侵入了苏联的领空,正当U2飞机疯狂的采集苏联的信息的时候,隐藏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萨姆2防空导弹,就击落了这架美国的侦察机
1959 年,虽然美苏一直都处在冷战的阶段,但是,依旧不影响美苏双方约定在对方的城市,举办一场大型的本国展览会的计划。1959年6月,苏联的展览会顺利的在纽约举行。到了1959年7月,美国的展览会已经在莫斯科的索科尔尼基公园布置完成,到了7月22日,时任美国副
后来,当赫鲁晓夫在朱可夫的大力支持下,击败了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的政变后,朱可夫就正式的进入了苏共中央主席团,成为了苏联排名前几位的领导人了。就在这个时候,在赫鲁晓夫的暗示下,谢洛夫掌握的克格勃,和苏联军队的政工部门就开始向苏共中央,不断地提供朱可夫在苏联军中违
谈起建党历史,西欧最大的共产党——意大利共产党(以下简称意共)还稍早于中国共产党(以下简称中共):1921年1月21日,意共成立;同年7月23日,中共成立。两党一成立,就都加入了列宁创立的共产国际(第三国际),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,彼此成为兄弟党。在中共领导的大
起因是我写了一篇文章,标题为《俄罗斯为何不学中国?看看苏联的这4件大事就知道了》,我发给豆包,让她帮我判断有没有事实性错误。她给了一大堆意见,其中提到一个观点是:“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的对等妥协”。
起因是我写了一篇文章,标题为《俄罗斯为何不学中国?看看苏联的这4件大事就知道了》,我发给豆包,让她帮我判断有没有事实性错误。她给了一大堆意见,其中提到一个观点是:“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的对等妥协”。
1966年11月25日和26日,那是一个特殊的冬天,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再次被人潮淹没。二百五十万名从全国涌来的红卫兵和师生,怀着激动的心情,等待着一个时刻,毛泽东出现了。
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有时候理想太丰满,能把现实压断腿。”这句话用来形容赫鲁晓夫的“玉米运动”,简直精准得像手术刀。这位苏联领导人当年一拍脑袋,要让西伯利亚的冰原长出金灿灿的玉米,结果搞出一场让全苏联笑掉大牙又哭碎了心的闹剧。今天咱就来唠唠,这事儿到底有多
第一项,赫鲁晓夫提出,由于哈萨克斯坦,西伯利亚西部,乌拉尔,以及俄罗斯伏尔加河地区的面积比较广大,各类水资源也比较丰富,所以,我们要在这些地方进行垦荒,用扩大谷物播种面积的方法,来增加苏联农业的总产量。虽然,大面积的垦荒运动造成了苏联很多垦区的生态破坏,并且,
1390名专家、343项合同、257个科学技术项目,一夜之间灰飞烟灭。教员看着这份照会,连续十天十夜没有想通。